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创办日期:1993年   刊期:半月刊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ISSN 1007-5798
CN 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电话:010-64405732,64405735
E-mail:zgmjlf@163.com

 


学术探讨

  •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思路

    王彤;张琳;赵昱琪;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因颈椎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受压所致,临床表现为颈肩部疼痛向上肢放射,伴手指麻木、肌力减退等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推拿治疗基于辨筋施治、整体论治、以痛为腧原则,通过柔筋解痉、解除病灶,在CSR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疗效。该文基于经筋理论,探讨经筋受损与CSR的关系,以及推拿治疗CSR的思路。

    2025年18期 v.33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通则不痛”论治原发性痛经

    徐梅;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全身不适症状,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种病证。中医经典医方常采用行气止痛、散寒止痛、凉血止痛、化瘀止痛法疏通体内瘀滞,中医外治法采用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疗法等通经止痛,现代研究证实基于“通则不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该文探讨中医基于“通则不痛”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思路。

    2025年18期 v.33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的经验

    赵敏;张翼;胡赟皓;

    慢性肾脏病常继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慢性肾炎等疾病,是常见疾病之一。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易被忽视,一旦进展至后期(尿毒症期),则会危及生命。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核心在于延缓疾病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并发症。中医治疗安全性较高,能够在疾病早期阶段延缓肾损伤进程。该文总结运用何立群教授益肾补气法治疗慢性肾脏病早期阶段的经验,指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气虚为主要病机,故应以益肾补气作为根本治法。

    2025年18期 v.33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火热论探讨玄府学说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

    王锐郝庚;王俪臻;崔友祥;

    刘完素提出火热瘀阻贯穿玄府闭塞相关疾病证候演变的全过程。玄府学说为火热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玄府郁闭可致气血运行障碍、经络失于濡养及邪阻脑络,是脑梗死恢复期的核心病机。玄府作为气血津液升降出入的门户,既为病位,亦属邪浊阻滞之通路。基于玄府贵开忌阖的特性,该文认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应以通调玄府开阖、畅利血脉运行为主。

    2025年18期 v.33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从阳虚论治失眠初探

    张侗;王珏;李鹏辉;朱春海;

    随着人们生活与社会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的变化,失眠发病率呈升高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根据《黄帝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与“阳气者,精则养神”理论,结合临床发现久治不愈的失眠与阳虚不能入阴有密切联系,涉及心、肾两脏,治疗以补阳安神、温通心肾为基本治法。该文试述从阳虚治疗失眠的体会及理论依据,并从1则病案分析从阳虚治疗失眠的思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疗失眠的特色优势。

    2025年18期 v.33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聚类分析探讨柴桂温胆定志汤的配伍规律

    李莉;张立颖;王潇;韩春超;卞孝明;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探讨柴桂温胆定志汤的配伍规律,为中医临床组方用药、中成药开发提供参考数据。方法:设置柴桂温胆定志汤中各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的定量描述数值,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统计软件包中系统聚类、K均值聚类两种方法分别对该方剂中各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系统聚类结果中,根据谱系图纵坐标的聚类距离来看,可将柴胡和桂枝定为君药,黄芩、远志、陈皮、炒白芍、枳壳定为臣药,法半夏、石菖蒲、茯苓、竹茹、党参和炙甘草定为佐药。K均值聚类结果中,无论K值是3、4、5,陈皮、枳壳、炒白芍归为一类,茯苓、远志、党参、炙甘草归为一类。陈皮、枳壳、炒白芍所属组在K=3时,与柴胡所在组距离较小,在K=5时,与柴胡分为一组,因此可将陈皮、枳壳、炒白芍定为臣药。茯苓、远志、党参、炙甘草所属组在K=3时,距离{陈皮、炒白芍、枳壳、石菖蒲}组最近;在K=4、5时,距离{法半夏、石菖蒲}组较近,故可将茯苓、远志、党参、炙甘草、法半夏、石菖蒲都定为佐药。柴胡、桂枝、黄芩这一组药物在K=3、4时,同属一类,当K=5时,3味药物分开,但从最终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柴胡和桂枝所在簇的距离最小,两味药与黄芩的距离均较远。柴胡和桂枝所在组在K=3、4、5时,与其他组的距离均较大,而黄芩在K=5时与其他组的药物距离较大,且柴胡、桂枝与黄芩的距离较近,由此可以推断出柴胡和桂枝为君药、黄芩为臣药的君臣关系。在K=4、5时,法半夏与石菖蒲同属一类,两味药距离其他簇都较远,另外在K=3时,法半夏和石菖蒲所在簇距离最近,说明这两味药可以分为一类,应属于佐药。竹茹在K=5时,单独聚为一类,且与其他类的最终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较大,将其定为佐药。根据两种聚类结果的对比,柴桂温胆定志汤的配伍规律如下:君药为柴胡、桂枝,臣药为黄芩、陈皮、枳壳、炒白芍,佐药为法半夏、石菖蒲、茯苓、党参、竹茹、炙甘草。远志在系统聚类结果中定为臣药,而在K均值聚类结果中定为佐药。结论:柴桂温胆定志汤以柴胡、桂枝为君药,黄芩、远志、陈皮、炒白芍、枳壳为臣药,法半夏、石菖蒲、茯苓、竹茹、党参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在使用模糊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聚类分析对中药方剂进行方解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2025年18期 v.33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从经筋理论探讨项背肌筋膜炎的推拿与燔针治疗

    谢燕;赵炬禹;兰蕾;韦英才;

    项背肌筋膜炎多因长期姿势不当、感受风寒湿邪或劳损而诱发无菌性炎症,导致筋膜僵硬、组织粘连及硬结。基于经筋理论,推拿松结与燔针解结可消除肌筋膜触发点(即筋结),有效缓解疼痛及活动受限,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该文从经筋理论探讨推拿与燔针治疗项背肌筋膜炎。

    2025年18期 v.33 23-2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炒海螵蛸粉临方炮制方法初探

    袁逾喆;高惠然;郭全军;秦涛;黄显章;忽学峰;

    为了规范炒海螵蛸粉的临方炮制方法,扩大炮制规模,该研究对炒海螵蛸粉临方炮制方法进行探讨。炒海螵蛸粉的炮制工艺包括净选、洗净,将干燥后的海螵蛸净药材用鄂式破碎机破碎成均匀最粗粉,并采用天然气炒药机以140℃炒制7 min,至表面呈微黄色。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成品质量稳定,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2025年18期 v.33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药代茶饮历史沿革及应用价值

    李乐;许丽美;

    中药代茶饮是中医传统剂型之一,其构成思路主要源于我国古代医家对“茶”的药用价值、烹茶方法、饮服方式等提炼、总结和升华,并逐渐形成具有创新和应用价值的中药代茶饮。中药代茶饮历史沿革悠久,始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发展于清代,继承发扬于现代,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防治疾病中体现了中医治未病和药食同源思想。该文主要回顾中药代茶饮的历史发展脉络及临床应用,从而为中药代茶饮防治疾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18期 v.33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体病相关”从治未病角度探讨乳腺癌防治策略

    肖茜;林冰;

    乳腺癌起病隐匿,发病率高且死亡风险大,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目前研究大多聚焦于某一阶段的防治,鲜少涉及综合性全程化管理的探索。中医认为,体质贯穿乳腺癌发生与演进的全过程。该文将体质学说与治未病思想结合起来,从治未病角度出发,探讨将调体应用于乳腺癌防治的未病、欲病、既病、瘥后各阶段,以期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2025年18期 v.33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气伤痛理论探讨中晚期癌性疼痛的针刺选穴思路

    范祥玲;宁小菊;杨存艳;王晚晴;

    癌性疼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较痛苦的症状之一。针刺能有效缓解、控制癌性疼痛,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简、便、效、廉等优势,为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方向。该文基于气伤痛理论,可知中晚期癌性疼痛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或以正虚为主,气虚是中晚期癌性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故以益气补血、理气止痛为治疗原则探讨癌性疼痛的针刺选穴思路,取穴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及足厥阴肝经经穴为主,为中晚期癌性疼痛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2025年18期 v.33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文献研究分析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的制方规律

    李紫涵;丁珍;

    目的:分析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的制方规律,为开发及临床合理选用该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相关中成药处方并建立Excel数据库,将纳入的中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数据进行中药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处方107首,涉及中药187味,总频次为986次,排名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甘草、苦杏仁、桔梗、麻黄、黄芩、陈皮、石膏、前胡、半夏、川贝母。药物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辛、甘为主,药物归经以肺、胃、脾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1对,涉及甘草、苦杏仁、桔梗、麻黄、陈皮、黄芩、半夏、石膏、麦冬9味药。聚类分析得出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石斛,麦冬-紫菀-款冬花-玄参-百合等6个新处方。结论:纳入的中成药以清化热痰功效为主,后期还需更大样本量的分析研究以展示止咳化痰平喘类中成药的制方规律,旨在为中成药的开发和临床合理选用提供借鉴。

    2025年18期 v.3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四圣心源》组方用药规律

    田欢;赵姿茗;邱菁菁;关艳君;王杨;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黄元御《四圣心源》所载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四圣心源》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构建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药物使用频次、药物核心组合、药物关联度,并采用熵层次聚类进行潜在药对及新处方的挖掘。结果:共纳入方剂136首,所用药物114味,使用频次共计881次。单味药物使用频次依次为甘草、茯苓、桂枝、芍药、牡丹皮、干姜、半夏、生姜;高频药物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肺、心、脾、胃经为多;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依次为甘草-茯苓、甘草-桂枝、桂枝-茯苓;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前3位依次为干姜-茯苓、桂枝-芍药-甘草、甘草-干姜-茯苓。挖掘潜在药对16组,潜在新处方8首。结论:黄元御以水寒土湿木郁为基本病机,以温暖水土达木郁为治疗原则,遣方用药以扶阳抑阴为法,根本在于固护脾土,注重健脾和胃、疏肝利胆、理气降逆、升清降浊,以达到恢复气机升降的目的。

    2025年18期 v.33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思路

    代雪梅;彭淑贤;傅立新;

    “同气相求”理论源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指导着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与更新。古今针灸学者运用“同气相求”理论开展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疗效。周围性面神经炎发病率较高,病因病机为正气亏虚、风邪侵袭面部经络,若治疗不当易遗留后遗症,该病是针灸治疗的优势病种。该文基于“同气相求”理论,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的病因病机、针灸治疗时的选穴与配穴,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诊治此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2025年18期 v.3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皮部-经络-脏腑理论采用刺络法治疗带状疱疹

    郭通瑞;董梦薇;刘芳;郭伟民;

    带状疱疹以神经痛、皮疹为主要表现,起病较急,疼痛剧烈,易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笔者认为,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应遵循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通过对病邪传变途径、病位及病情虚实变化的整体把握,拟定适宜的治疗方法。该文基于皮部-经络-脏腑理论,探讨带状疱疹的病机演变规律,总结刺络法治疗带状疱疹的取穴特点,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33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家传验方十效散治疗小儿食积经验

    茹立良;于福华;宋翠华;张成永;

    该文介绍家传验方十效散之组方方义,用于治疗小儿食积能理气解郁、疏肝健脾、消食化滞、活血通便、清热除烦,可气、血、痰、湿、食同调,郁、滞、实、满、烦共解。同时基于小儿食积的病因病机及古今医家认识,阐明因脾胃纳运失常或素体脾胃薄弱,致饮食停滞胃肠、形成积食、阻滞气机,临床治疗重视醒脾健脾、调畅气机、升清降浊,以运脾调气升清阳、和胃通腑降浊气为原则,并强调关注情绪变化,兼顾情志因素对气机的影响,通调五脏。

    2025年18期 v.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读者·作者·编者

  •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正>一、提高全人群签约服务感受度1.提高签约服务可及性便利性。各地应以居民小区或楼宇(村民组)为单位公布签约机构及其责任区域、联系方式、工作时间和签约途径等相关信息,提高居民签约可及性和便利性。鼓励通过制作电子家庭医生地图等方式,直观展示家庭医生(团队,下同)简介、专长和负责片区等信息,稳步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鼓励家庭医生签约一个居民,关注一个家庭,探索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签约。积极推动服务关系稳定的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签订长期服务协议。2.建立完善下沉医生参与签约服务长效机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牵头医院的全科医生,可直接作为签约主体,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积极引导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县级医院下沉基层的医生直接提供签约服务,引导其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执业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签约服务。落实和完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收入补偿机制,允许其按签约服务协议获取合理报酬。3.定期推送健康信息。各地要将每年为签约居民推送不少于12次健康信息纳入服务内容。家庭医生要利用好家庭医生健康知识库等指南规范,根据季节特点、节气变化、疾病流行情况等为签约居民提供个人防护、运动健身、饮食营养等非药物处方和戒烟、限酒、“三减(减油、减盐、减糖)”、科学补碘、健康体重管理等个性化健康指导和健康宣教信息,引导签约居民主动管好个人健康。

    2025年18期 v.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名医传承

  • 蔡而玮分期辨证熏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经验

    赵诚;蔡而玮;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的肛门疾病,其高发病率和高复发率是临床上的治疗难题。蔡而玮教授认为肛周脓肿多因感受火热邪毒,蕴结肛门,热盛肉腐,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于大肠,或因素体阴虚,肺、脾、肾亏损,湿热、瘀毒乘虚下注于魄门而成肛周脓肿。中医认为,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为祛腐、生肌、长皮的动态过程,因此蔡而玮教授在治疗肛周脓肿术后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治法,注重结合创面愈合的生长规律,提出分期论治进行熏洗坐浴的治疗方案。该文从肛周脓肿的病因病机、肛周脓肿术后的病理特点、中药分期熏洗理论及方药、验案举隅4个方面出发,总结蔡而玮教授分期辨证熏洗治疗肛周脓肿术后的经验。

    2025年18期 v.33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范冠杰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的思路与经验

    陈文强;范冠杰;

    该文介绍范冠杰教授运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辨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合并肝损害的经验,并分享典型案例。范冠杰教授认为,该病病因包括情志失调、饮食与水土失宜、体质、药毒稽留与正气受损4个方面,其中以情志失调为主。临床辨证时强调辨病与分期辨证相结合,治疗时强调中西医结合、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在西医抗甲亢药物规范使用的基础上,联合“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理论辨治甲亢合并肝损害,可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肝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

    2025年18期 v.33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贵华经验方“川乌法”的方证阐述及临床运用

    唐嘉扬;梁铃湘;高松林;叶敏;蔡妮娜;黄贵华;

    制川乌与炙黄芪配伍,具有拔毒通络、扶正助阳之功,应用于临床疗效较佳,尤其在治疗痛证、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效果显著。然制川乌含乌头碱,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故现今中医临床中鲜少应用。黄贵华教授为发挥制川乌的临床效果、拓宽其临床应用,结合自拟方温阳运脾汤而成“川乌法”。该文对“川乌法”的组方思路、临床运用进行总结与探讨,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制川乌、炙黄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借鉴。

    2025年18期 v.33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王海东从督脉、肝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探析

    李永红;王海东;宋静静;景骆羊;李浩林;杨娟娟;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侵犯人体中轴关节和骶髂关节,具有一定的致残风险。王海东教授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病特点,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总结出从督脉、肝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王海东教授强调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机以肾虚督寒为本,以风、寒、湿、热、瘀等邪毒侵袭为标,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及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以补益人体元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及调畅气机,善于运用古方五劳七损方为底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拓宽了思路。

    2025年18期 v.33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大勇治疗“长新冠”临证经验

    宋海霞;周大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后,部分患者仍长期遗留不适症状即“长新冠”,对其身体状态与生活质量造成持续影响。周大勇教授将“长新冠”辨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采用健脾补肺方及益气养阴方随症加减治疗,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显著。为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对“长新冠”的困扰,该文总结周大勇教授治疗“长新冠”的临证经验。

    2025年18期 v.33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文红治疗卵巢储备功能减退型不孕症的经验

    苗慧萍;武赢典;张文红;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一种导致女性性激素缺乏、生育能力下降的内分泌疾病。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给育龄期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育需求带来较大困扰。张文红教授认为,DOR的发病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肾虚为根本病机,临床多兼夹脾虚、肝郁、血瘀,治疗中既注重补肾,又强调整体观念与多脏同调,常以中药周期疗法为主,配合针刺疗法、西医诊疗及心理调摄综合干预。该文结合病案,总结张文红教授治疗DOR不孕症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参考思路。

    2025年18期 v.3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特色疗法

  •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咽三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白方方;冯卫星;卫坚;石敏艳;孔静渊;戎杰;徐航;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咽三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3例,观察组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予缺血性脑卒中后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咽三针治疗,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与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ST分级和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28/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咽三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吞咽功能。

    2025年18期 v.33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宋小伟;刘艳;马先贵;李众;胡颖超;苏秀贞;赵冬雪;

    目的:观察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SAP患者按照干预方法分为化脓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外科常规基础治疗及护理,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化脓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外周静脉血中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低,且化脓灸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对SAP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炎症水平。

    2025年18期 v.33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补阳还五汤合宫外孕Ⅱ号方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功能的影响

    尚俊丽;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合宫外孕Ⅱ号方对异位妊娠保守治疗后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合宫外孕Ⅱ号方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隔1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临床指标及治疗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体征改善时间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β-HCG、黄体酮(P)、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及盆腔包块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相当(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宫外孕Ⅱ号方可提高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改善输卵管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2025年18期 v.33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滋阴化瘀汤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治疗亚急性期幕上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孟宇晴;毕文华;周明;刘涛;王金宝;

    目的:探讨滋阴化瘀汤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对亚急性期幕上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亚急性期幕上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发病3 d后加用滋阴化瘀汤口服及吴茱萸贴敷涌泉,治疗14 d。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同时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mRS评分、AD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CRP、NL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ADL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及CRP、NLR水平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滋阴化瘀汤联合吴茱萸穴位贴敷涌泉治疗亚急性期幕上脑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2025年18期 v.33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8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健脾益肺汤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的临床观察

    康宝仁;唐爱珍;林卫;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汤联合康复疗法治疗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衰弱(ICU-AW)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ICU-AW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肺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徒手肌力检查(MMT)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T评分、BI评分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痿弱无力、肌肉萎缩、肢体痉挛麻木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肺汤联合康复疗法治疗ICU-AW临床疗效确切,可增强肌力,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临床症状。

    2025年18期 v.33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医话医案

  • 管氏培元九宫穴的临床运用验案举隅

    窦春梅;管遵惠;王艳梅;徐沁;马家珺;刘宇轩;

    管氏培元九宫穴是管遵惠教授基于管氏九宫穴衍生而来的一组极具特色的集合穴,依据八卦方位图取穴,并以“洛书九宫数”施术,临床常用于妇科病证及生殖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该文通过分享月经不调、耳鸣病案各1则,总结及分析该组穴位治疗肾阳虚疾病的临床疗效,探析管氏培元九宫穴在针灸诊疗中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机制。

    2025年18期 v.3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陈光明从肝论治儿科疾病验案3则

    袁洋;陈光明;马海龙;闫雪;杨学会;唐悦;

    该文主要介绍陈光明教授从肝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眩晕、顿咳验案3则,其中从风痰论治儿童抽动障碍,以平肝息风、化痰降逆为治则治疗儿童眩晕,以清肝镇咳、和胃降逆为治则治疗儿童顿咳,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2025年18期 v.3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从虚、痰、瘀、风、火论治眩晕验案5则

    王沁雯;朱文浩;

    眩晕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表现为患者对自身或外界环境的空间定位及平衡感知异常。眩晕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眩晕的病因包括虚、痰、瘀、风、火5种,病性有虚实两端,临床以虚证居多。该文从虚、痰、瘀、风、火5种致病因素角度探讨眩晕的病机,并附验案5则,以期为临床治疗眩晕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33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2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腋神经分布针刺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验案

    梁李鸣;金晓飞;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中医“筋痹”“项痹”等范畴,西医治疗本病以抗炎、镇痛、手术为主,疗效欠佳。该文分享1则神经根型颈椎病验案,选取腋神经走行部位穴位和激痛点进行针刺,同时配合局部推拿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较好的疗效,可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2025年18期 v.3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脐灸联合浮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分析

    马耿;解洪刚;张聪;颜娜;

    该文主要探讨脐灸联合浮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并结合1则医案对脐灸联合浮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脐灸联合浮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安全可靠,但仍需临床进一步验证。

    2025年18期 v.3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综述

  • 葶苈子的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焦艳;陈健;高振珅;

    葶苈子应用历史悠久,目前我国使用的葶苈子主要是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ld.)或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L.)Webb.ex Prantl.]的种子。中医古籍记载,葶苈子与多种药物配伍使用,可用于治疗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水肿少尿等病证。现代临床常将葶苈子用于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炎、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治疗中。药理研究表明,葶苈子中含有强心苷类、黄酮类、多糖类、脂肪油类等化学成分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止咳化痰平喘、利水消肿、改善心血管功能、抗肿瘤、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该文对葶苈子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葶苈子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33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研究进展

    郭冬静;王思嘉;于冰洁;陈强;黄刘玄;田浩全;潘瑾;张洪秀;马柯;

    抑郁症是一种以脑部病变为基本特征的慢性情绪障碍类疾病,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二者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易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抑郁症伴失眠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其形成与火热病邪有关,因此基于“火郁发之”理论,选用《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符合疾病的病因病机。该文对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药理机制、药效物质基础和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和思路。

    2025年18期 v.33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张亚楠;毛瑞敏;

    当前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中医认为,POI的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与心、肝、脾密切相关。该文对中医治疗POI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发现中医治疗POI以补肾为基础,根据患者情况辨证施治,在缓解患者不适症状、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针灸、穴位埋线、耳穴压豆、情志疗法、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从抑制细胞凋亡、免疫调节、抗氧化应激等方面可改善卵巢储备功能。

    2025年18期 v.33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桂枝附子汤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熊平;孟彪;

    骨关节疾病是以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总称,包括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膝骨关节炎、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属于中医“痹证”范畴。桂枝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为中医治疗风湿痹阻证之经典方。该文收集近5年桂枝附子汤治疗骨关节疾病的相关文献,对桂枝附子汤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附子汤的临床研究与规范化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33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26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突出实用简便验廉]邮发代号:82-695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25元半年定价300元全年定价600元欢迎订阅2026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在我刊微信小店订阅2026年全年期刊的读者,获专属优惠。《中国民间疗法》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医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获原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A类学术期刊认定。我刊以“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医药医疗、保健方法”为办刊特色。主要栏目:百华苑、杏林故事、学术探讨、名医传承、经方沙龙、民族医药、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护理、医话医案、单方验法、综述、医教论坛等。我刊采用融合出版方式提供更多的延伸性学术内容。

    2025年18期 v.3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