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创办日期:1993年   刊期:半月刊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ISSN 1007-5798
CN 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电话:010-64405732,64405735
E-mail:zgmjlf@163.com

 


学术探讨

  • 浅析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经验

    宋雪萍;郑力军;史圣华;莫日根;王生义;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伤寒论》的主要方剂之一,叶天士拓展了该方的运用思路,该文通过学习、传承《临证指南医案》中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医案,分析总结出叶天士运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经验规律,包括其病因病机、主症临床特点及用药化裁规律、临床应用效果,以备临床参考。

    2022年16期 v.3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枢机理论与君相火探析

    涂思;涂敏;李福生;黄勇;

    该文回溯古籍文献与当代医家观点,发现枢机为阳气开阖枢转之“户枢”,然枢机与阳气理论之君、相火的关系却较少详细论述。该文从人体少阳、少阴枢机解,少阳相火、少阴君命火与枢机关系,虚实本气、标本从化,经气转输与水液代谢,中焦斡旋,精神情志等方面探析相关内涵,旨在为中医临证提供更加清晰的思路。

    2022年16期 v.30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标本根结”探析针灸临床应用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

    杨思敏;蒋凡;鲁熹;李明静;程斌;罗玲;

    该文通过探讨“远”“近”概念、指导理论及标本根结的内容,认为远近配穴不仅是以病变部位局部以定远端的相对关系,其深层含义在于标本同治的思想,从而扩大经络及腧穴临床疾病范围。标本根结理论可作为远近配穴的理论依据,其标本同治的思想是针灸应用中应贯彻的理念。

    2022年16期 v.3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四柱预测学诊断运用探析

    贾洪昶;

    柱预测学的应用源远流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易经的重要分支。柱预测学主要运用阴阳、五行、干支理论进行推演,与中医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该文根据四柱理论,介绍天干地支在人体脏腑的定位,总结出四柱理论诊断疾病的规律及生克原理,为人体先天体质判断、临床诊断疾病及治未病研究提供新思路,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补充。

    2022年16期 v.30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5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女性生殖系统的三部归属探讨

    姚博;宋纪育;马文辉;

    该文从血管走行、形态结构功能、涉及症状3角度分析,认为生理状态下卵巢和输卵管壶腹部、漏斗部属于枢部,外阴、阴道、子宫、输卵管间质部和峡部属于表部;病理状态下除了经、带、胎、产外,妇科疾病还可出现肢体、情志、小便、腹部、吐利、寒热等症状,波及表、里、枢三部。女性生殖系统的三部归属是对三部内涵和外延的补充和验证,可为今后其他脏器的三部划分提供思路。

    2022年16期 v.30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香囊用于防疫的历史与配制要点初探

    王萍;袁世清;

    中国有史可考的抗疫史有两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抗疫临床经验,其中防疫香囊以芳香药物渗透衣物皮肤,解毒辟秽,治非时之气,具有简、易、廉、便等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常用防疫中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该文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防疫香囊的配制要点,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2年16期 v.30 14-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读者·作者·编者

  •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创刊30周年活动展示

    <正>为庆祝《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创刊30周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为我刊题词:“构筑读者作者沟通的桥梁,打造技术知识传播的平台,形成特色方法凝炼的高地,争创传承创新发展一流期刊”

    2022年16期 v.3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医传承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李鲤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

    张良芝;常学辉;李元正;陈帅杰;王冬莲;郭健;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李鲤教授在河南省中医院门诊及病房治疗眩晕患者的首诊处方,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以挖掘与探索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集处方263首,涉及中药122味,高频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肝、胃、肺经为主,功效以补虚、消食、平肝息风、活血化瘀较为常见。运用聚类分析得到5组关系密切的聚类方。结论:李鲤教授治疗眩晕的中药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性以温、寒、平为主,治疗重视脾土,用药围绕风、痰、虚、瘀的基本病机,标本兼顾,注重补泻结合,灵活施治。

    2022年16期 v.30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项颗辨治汗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王晓燕;赵振;项颗;张雪飞;

    目的:通过对项颗教授辨治汗证的中药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项颗教授辨治汗证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并整理项颗教授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辨治汗证的门诊中药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处方中常用药物使用频次、药物核心组合及组合规律。结果:最终筛选并纳入中药处方293首,涉及中药116味,使用频次≥150次的中药有9味,依次为黄芪、生地黄、五倍子、山药、桂枝、白术、浮小麦、山茱萸、白芍,挖掘出药物组合92个、常用药对17个、核心组合19个,确定新处方4首。结论:项颗教授辨治汗证以阴虚火旺证、营卫不和证、阴阳两虚证较为多见,临床善用补气、养阴之品,注重营卫调和、固表益气、滋阴清热、平衡阴阳,在止汗、敛汗的同时,亦不忘强调安神之旨。

    2022年16期 v.30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浩运用育阴祛浊法治疗高血压病经验浅析

    石峰;孙若愚;王其兵;

    该文介绍中医儿科“臣”字门第5代传人孙浩运用育阴祛浊法治疗阴津亏虚、浊水内生型高血压病的经验,并列举病案1则。孙老认为,当人体阴津亏虚时,为代偿脉管不充的状态,会通过内生浊水填充,从而导致气血运行紊乱,对于该型高血压病的治疗,应兼顾补气与利水、养阴与利水、温肾与利水。

    2022年16期 v.30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田芬兰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经验

    魏新冬;袁宏伟;

    痛经亦称“经行腹痛”,多由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或湿热瘀阻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出现“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导致“不荣则痛”。田芬兰教授选用《伤寒论》中治疗寒邪凝滞的经典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收效良好。该文介绍田芬兰教授运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思想与经验。

    2022年16期 v.30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郑美凤运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腹型肥胖脾虚肝郁证的临床经验

    洪益玲;郑美凤;

    郑美凤教授熟练掌握传统针灸理论及古典针法,诊治疾病时将脏腑辨证与特色针刺手法相结合,基于太极六合针法理论,发挥“四部通调”的优势,将原募配穴等理论融入腹型肥胖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该文介绍郑美凤教授治疗腹型肥胖脾虚肝郁证的临床经验,并分享典型病案1则。

    2022年16期 v.30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特色疗法

  • 针刺联合大肠水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40例

    翁美容;方宗武;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大肠水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FC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大肠水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积分、PA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前基线波幅、持续收缩变异系数、耐受收缩变异系数、后基线波幅均小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快速收缩最大收缩波幅均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大肠水疗治疗CFC,能有效改善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

    2022年16期 v.30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对颈源性晕眩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

    周慧萍;刘吉昌;杨清;张爱婷;钟爱勤;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对颈源性晕眩患者椎基底动脉(VA-BA)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颈源性晕眩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穴透刺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BA血流速度及颈椎功能[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高流速型VA-BA血流速度慢于治疗前(P<0.05),低流速型VA-BA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流速型VA-BA血流速度慢于对照组(P<0.05),低流速型VA-BA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头穴透刺联合隔物灸治疗颈源性晕眩患者,可有效改善其VA-BA血流速度,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2022年16期 v.3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选穴规律研究

    林少鸿;郭佳颖;聂平英;陈心铭;林楠;刘芳;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艾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3月24日,筛选艾灸治疗PSCI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IBM SPSS 25.0和Gephi 0.9.2软件分别对艾灸治疗PSCI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穴位处方30首,艾灸治疗PSCI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特定穴依次为百会、督脉、交会穴。聚类分析将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分为5类;关联网络图显示,连线最粗的是百会与神庭。结论:艾灸治疗PSCI的选穴主要遵循近部取穴、循经取穴和特定穴选穴的特点,配穴有上下配穴、脏腑辨证配穴的规律。

    2022年16期 v.3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枕下三角刃针松解治疗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观察

    陈树港;曹国元;白沐平;

    目的:探究枕下三角刃针松解治疗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枕下三角刃针松解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头痛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头痛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下三角刃针松解治疗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能明显改善患者头痛,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2022年16期 v.3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针刺素髎为主配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

    颜雪靖;刘丽梅;黄志华;

    目的:观察针刺素髎为主穴配合间歇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和临床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配合IOE进行康复治疗,治疗组给予针刺素髎为主配合IOE进行康复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WST)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量表(SSA)评分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75.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WST、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素髎为主配合IOE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确有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2022年16期 v.3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观察

    武聚星;

    目的:观察针刺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治疗9周。治疗后3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性激素水平[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0d,两组患者FSH、LH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E2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催眠药物、睡眠时间、入睡时间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4.00%(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3/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5/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可增强疗效,改善患者睡眠状态及雌激素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022年16期 v.3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赵丽霞;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源性眩晕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钙降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流动力学指标(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SOD、CGRP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OD、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ESCV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通督正脊术治疗颈源性眩晕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颈椎微循环,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颈椎功能,且治疗效果较好,患者复发率低。

    2022年16期 v.3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康复的影响

    曹亚琴;

    目的:探讨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7d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呼吸峰值流速(PEF)]及临床症状(喘息发作、咳嗽、肺部湿啰音)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VC、FEV1、PEF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喘息发作、咳嗽、肺部湿啰音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穴位按摩有助于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功能状况和临床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2022年16期 v.30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邓萍萍;

    目的:分析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0.59%(2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RD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VAS、R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直腿抬高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矫正骨盆移位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缓解其功能障碍。

    2022年16期 v.30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魏珺颖;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B尿潴留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尿动力学指标、临床症状[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及生活质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每日饮水量、每日单次排尿量多于治疗前(P<0.05),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每日单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P<0.05),每日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CI-Q-SF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膀胱最大容积、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速、I-QOL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膀胱最大容积、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最大尿流速、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NB尿潴留可明显改善患者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2022年16期 v.3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肾区中药热熨疗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尹晶晶;黄伟雄;

    目的:分析肾区中药热熨疗法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肾脏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肾区中药热熨疗法,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肾小球滤过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区中药热熨疗法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

    2022年16期 v.30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头风汤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张利;杨彩虹;

    目的:观察头风汤治疗偏头痛风邪上扰、肝阳上亢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偏头痛风邪上扰、肝阳上亢夹瘀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萘普生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头风汤配方颗粒治疗,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头痛每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4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6/38),对照组总有效率88.9%(32/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治疗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风汤治疗偏头痛风邪上扰、肝阳上亢夹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可为中医药治疗偏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16期 v.30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化痰祛瘀汤对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李沛;张雪莲;

    目的:探讨化痰祛瘀汤对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化痰祛瘀汤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低切全血黏度(LBV)、血细胞比容(Hct)、血浆黏度(PV)、高切全血黏度(HBV)]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V、LBV、HBV、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祛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去骨瓣术后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水平。

    2022年16期 v.3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络病学理论探讨脐火疗法联合参芪举陷汤加减治疗气虚下陷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万家鑫;张龙江;牛明了;苏珊珊;田春风;

    目的:探讨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应用脐火疗法联合自拟方参芪举陷汤加减治疗气虚下陷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下陷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给予脐火疗法联合参芪举陷汤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PAC-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络病学理论为指导,以辛润通络法为基本治疗原则的脐火疗法联合参芪举陷汤加减治疗气虚下陷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较好,可明显减轻患者便秘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2022年16期 v.30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吕雷;

    目的:探讨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病毒性肺炎患儿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E]、C-反应蛋白(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腺苷脱氨酶(ADA)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A、Ig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IgE、CRP、ICAM-1、AD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IgA、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gE、CRP、ICAM-1、ADA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复方芩兰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球蛋白及CRP、ICAM-1、ADA水平。

    2022年16期 v.30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循经推按联合脂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硬度及脂肪衰减参数的影响

    董雪莲;米秀英;罗红英;党鸿;

    目的:探讨循经推按联合脂肝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硬度及脂肪衰减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NAFLD患者63例,应用循经推按联合脂肝合剂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肝脏硬度、脂肪衰减指数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肝脏硬度、脂肪衰减指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不同年龄、不同病程的患者肝脏硬度、脂肪衰减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推按联合脂肝合剂治疗NAFLD,能显著改善肝脏病理状态及脂肪衰减程度。

    2022年16期 v.3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观察

    关烽;周猷;梁妹燕;

    目的:探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温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CAG脾胃虚寒证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香砂六君子汤合温针灸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痛、神倦乏力、泛吐清水、手足不温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香砂六君子汤联合温针灸治疗CAG脾胃虚寒证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症状缓解,安全性较高。

    2022年16期 v.3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谷维素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观察

    胡清伟;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谷维素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谷维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半夏厚朴汤治疗。治疗两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25/30),高于对照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厚朴汤加减联合谷维素可有效减轻慢性咽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IL-6、TNF-α水平有关。

    2022年16期 v.30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观察

    白小丽;薛云霞;

    目的:观察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小儿热性惊厥(FC)的效果。方法:选择FC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物理降温联合吸氧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停止抽搐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脑神经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结果:观察组停止抽搐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体温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M、IgG、IgA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BDNF、NSE、S-100β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物理降温联合吸氧辅助苯巴比妥钠治疗FC患儿能提高疗效和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脑神经因子水平,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2022年16期 v.30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序贯及联合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观察

    叶艺燕;周佳丽;陈仙明;

    目的:探讨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序贯及联合治疗重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SVV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SVVC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序贯组、联合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序贯组先采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第7日开始改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联合组在克霉唑阴道片治疗的同时加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较3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乳杆菌分级,以及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序贯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序贯组和联合组乳杆菌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和联合组乳杆菌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复发率低于联合组、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杆菌活菌胶囊与克霉唑阴道片序贯治疗与联合治疗均可有效改善SVVC患者病情,使用序贯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

    2022年16期 v.30 88-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医话医案

  • 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案1则

    王金环;邬远田;田飞;高明洁;

    该文回顾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的诊治过程,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诊疗思路。

    2022年16期 v.30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浸泡联合隔蒜灸治疗跖疣验案举隅

    马青珍;何嘉策;王明凯;段海萍;秦雪琴;王丽芬;

    跖疣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由人类乳头瘤样病毒感染引起,常因外伤或摩擦诱发。中医认为跖疣是由人体气血不足,复感湿毒邪气,加之局部气滞血瘀,日久而发病。王丽芬教授运用中药浸泡联合隔蒜灸治疗该病,每获良效,尤其适用于皮损面积较大者及患儿。该文介绍王丽芬教授运用中药浸泡联合隔蒜灸治疗跖疣验案1则。

    2022年16期 v.30 93-9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综述

  • 穴位埋线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刘美玲;张青颖;郭义;

    穴位埋线是干预高脂血症(HLP)的常见手段,具有操作便捷、不良反应少、干预间隔时间长等优势,临床上既可单独使用,也可联合耳针、放血、推拿、拔罐、电针、艾灸及中药等。穴位埋线干预HLP选穴以足三里、中脘、丰隆、天枢、三阴交、脾俞为主,穴位归经多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该文对穴位埋线干预HLP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16期 v.30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古方风引汤的临床应用评述

    吴秉融;谢鸣;

    风引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热甚动风证。目前该方多用于治疗焦虑症、心血管疾病等,并取得较好疗效。该文系统梳理和评析近30年来关于风引汤临床运用及其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该方的临床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2022年16期 v.30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防治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研究进展

    周亚;李孟捷;赵春生;向阳;张煦;赵艳;金艳蓉;

    射频消融(RFA)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术后易复发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性期前收缩等各种心律失常。房颤可归于中医“心悸”“惊悸”等范畴,中医治疗该病经验丰富。该文对RFA复发现状及其中医药防治进行综述,以期为RFA术后应用中医辨证干预和防治其复发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2022年16期 v.30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针灸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研究进展

    任继刚;廖伯年;申治富;罗芳丽;王大雪;雷枭;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致病特点,可将其归于中医“时病瘟疫”温热类疫病范畴,从古至今,针灸防治时行瘟疫及热证的医案云集,临床经验丰富,对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综述古代文献中针灸疗法对时行瘟疫的防治,并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针灸的运用,为进一步研究针灸防治新冠肺炎的疗效观察、操作规范及其效应机制奠定基础,为今后针灸防治疫病提供新思路。

    2022年16期 v.3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从国内角度探讨脑卒中健康管理模式

    王莉;李德华;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脑卒中健康管理指通过康复管理、健康宣教等多种方式,对脑卒中患者展开系统性、高效性、持续性及个性化的保健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该文通过对当前国内脑卒中健康管理模式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化健康管理提供思路。

    2022年16期 v.3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5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中药注射剂在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黄杰特;洪金妮;胡闽湘;王丹;陈捷;

    子宫内膜癌(E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升高,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放化疗及激素治疗为辅,疗效明确,但具有多种毒副作用。中医治疗该病多依据“崩漏”“五色带”“癥瘕”等病证论治。中药注射剂具有增效减毒的作用,可用于EC的治疗。该文综述近年中药注射剂辅助治疗EC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思路提供借鉴。

    2022年16期 v.3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百华苑

  • 3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阴虚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邢益涛;林天东;

    目的:通过分析3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阴虚质与证候类型的分布,初步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30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研究其证候类型与阴虚质的相关性。结果:阴虚质患者42例,占比13.64%;倾向是阴虚质患者38例,占比12.34%。其中阴虚质与肾阳虚衰证、肾阴不足证、肝郁气滞证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湿热下注证、气血亏虚证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不育症阴虚质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多为肾阳虚衰证、肾阴不足证、肝郁气滞证,且以肾阳虚衰证、肾阴不足证较为多见。

    2022年16期 v.30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鲍严钟辨治遗精经验撷要

    曹德根;陈伟民;

    国家级名老中医鲍严钟老师临证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同用,治疗遗精时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配合心理疗法。该文主要分析、归纳鲍严钟老师诊治遗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案例,以传承鲍严钟老师的男科诊治学术经验,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2022年16期 v.30 120-12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大坚诊治精液不液化经验

    邹铭斐;杨大坚;

    精液不液化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属于中医“精滞”范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杨大坚主任医师认为,精液不液化与先天不足、后天受损有关,精液不液化的基本病机为正气亏虚、湿热瘀血蕴结精室,以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湿热瘀阻、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标,治疗时应病证结合,健脾补肾以固本,清热利湿、滋阴降火以治标,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并自创液化一、二、三方,临床疗效较好。

    2022年16期 v.3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正>本刊投稿网址:www.zgmjlf.cbpt.cnki.net本刊联系电话:010-64405732 010-64405735编辑部地址:北京市大兴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十三街31号院二区8号楼3层《中国民间疗法》编辑部,邮编:100176。

    2022年16期 v.30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民间疗法》杂志2022年百华苑专栏征稿通知

    <正>2022年百华苑专栏栏目以理论学术探讨、临床应用研究及机制研究等为主,现针对“百华苑”专栏面向广大作者征稿。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拟定刊出时间:2022年11—12月征稿截止日期:2022年9月30日投稿时请在投稿系统标题栏题目后注明“(2022年百华苑专栏)”字样,否则按照普通稿件安排刊期。

    2022年16期 v.30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民间疗法》诚聘青年编委

    <正>本刊已组建一支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青年编委队伍,现诚邀在中医药基础、特色诊疗及民族药等各相关专业领域内有一定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青年专家、学者参与。详情请登录《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官网(www.zgmjlf.cbpt.cnki.net)查询。

    2022年16期 v.30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3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推广适宜医疗技术突出实用简便验廉]邮发代号:82-695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25元半年定价300元全年定价600元欢迎订阅2023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中国民间疗法》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医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获原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A类学术期刊认定。我刊以“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医药医疗、保健方法”为办刊特色。主要栏目:百华苑、杏林故事、学术探讨、名医传承、经方沙龙、民族医药、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

    2022年16期 v.30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