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创办日期:1993年   刊期:半月刊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
ISSN 1007-5798
CN 11-3555/R
邮发代号:82-695
电话:010-64405732,64405735
E-mail:zgmjlf@163.com

 


学术探讨

  • 福建省民间中医药挖掘保护和推广应用的建议

    郑哲洲;林瑾文;林丰平;

    该文采用实地走访考察、采访、文献调研等方式,针对福建省民间中医药的生态现状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当前福建省民间中医药生存的生态环境,剖析制约其传承发展的主要原因,因地制宜地提出促进福建省民间中医药资源挖掘保护、推广应用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进一步制定民间中医药政策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民间中医药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民间中医药的历史与实际情况,民间中医药仍然存在挖掘困难、生存困难、传承困难和推广困难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间中医药,须在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定、平台建设、健全评价体系、院校对接、利益共享等角度,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民间中医药发展之路。

    2025年13期 v.3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王玉丽;邵苗苗;修悦颖;李明;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发病率高,且病程迁延反复,西医治疗可短暂改善症状,难以根治。IBS-D属中医“泄泻”范畴,治疗上应健脾复运、通调脏腑、调畅气机。该文基于气机升降理论,从脏腑气机等角度探讨IBS-D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以期为临床治疗IBS-D提供思路与方法参考。

    2025年13期 v.33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心脾肠相关”理论探讨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辨治

    彭潇漪;周正华;

    “心脾肠相关”理论是心、脾、肠通过相生相及、经络络属、气血化生及情志致病等方面相互联系,以该理论为基础提出针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心脾同治”“心脾肠同治”原则,并总结功能性胃肠病的中医辨治及方药应用。肝郁脾虚、心神失养者当用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以疏肝利胆、宁心安神、健脾和胃;心脾两虚、气血不足者当用归脾汤加减治疗,以健脾宁心、养血安神;脾虚心旺、湿侵肠腑者当用李氏清暑益气汤加减治疗,以清心降火、健脾调肠;临证中注重脏腑相关和整体观念,为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13期 v.33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岐黄薪火 时代回响——2025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 破除阻滞,升降相兼

    李敏;先小乐;

    <正>~~

    2025年13期 v.3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弘扬岐黄薪火,书写中医药时代华章

    彭向前;

    <正>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医药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智慧与仁爱的光芒。从古老的《黄帝内经》到现代的科技实验室,从神农尝百草的无畏探索到今日的创新研发,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壮丽征程。“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是《黄帝内经》中对预防医学的深刻阐述,也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她告诉我们,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中医药人,始终以这种理念为指引,致力于让人们拥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2025年13期 v.3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名医传承

  • 张双喜应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临床经验

    林春梅;罗琼熙;代镇宇;张双喜;

    该文分享张双喜教授应用太极六合针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经验。张双喜教授认为,该病的病机为气血不和、阴阳失衡,应以阴阳、脏腑同调为治则。张双喜教授基于太极六合针法理论,将疏肝、调神等理论融入心肾不交型失眠的治疗中,穴简效宏。

    2025年13期 v.3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程晓昱辨治动脉粥样硬化经验

    盛晟;程晓昱;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具有发病率高、相关并发症多的特点。新安歙北程氏内科是新安医学的重要分支,治疗内科疾病疗效确切,具有善调气机、重培脾土、以通为补、用药轻灵的特点。程晓昱教授作为新安歙北程氏内科第10代传人,临证经验独具特色。程师认为,AS的关键致病因素为痰浊和瘀血,治疗以理气化痰、活血祛瘀为主。该文探讨AS的病因病机,总结程师治疗AS的临证特点,并附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13期 v.33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海源从肾气不固论治中老年性尿频经验浅析

    邹建琴;余海源;

    余海源主任以健脾温肾、固肾缩尿为治则,采用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中老年性尿频,具有补益脾肾、温补肾阳、固本缩尿之效。该文结合余海源主任临床经验及1则典型病案,探讨中老年性尿频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中老年性尿频拓宽思路。

    2025年13期 v.3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特色疗法

  • 运用黄元御温阳降逆理论艾灸结合推拿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观察

    卢全刚;李垒;慈建美;

    目的:探讨运用黄元御温阳降逆理论艾灸结合推拿治疗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近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应用寿光市人民医院特色中医推拿治疗,研究组50例在此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左右眼视力水平、视疲劳评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45/50),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左右眼视力和视疲劳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左右眼视力和视疲劳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黄元御温阳降逆理论艾灸和推拿治疗青少年近视,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可明显改善患者视力,降低视疲劳程度。

    2025年13期 v.3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雷火灸结合中药硬膏热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的临床观察

    薛华妮;朱峰雪;李兰安;杨丽;

    目的:探究雷火灸结合中药硬膏热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寒湿痹阻型膝痹患者112例,按照治疗方式分成雷火灸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雷火灸组采用雷火灸治疗,研究组采用雷火灸结合中药硬膏热贴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炎症指标水平,以及临床疗效、诊疗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07%(51/56),高于雷火灸组的80.36%(4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雷火灸组和研究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奎森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C反应蛋白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雷火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为98.21%(55/56),高于雷火灸组的87.50%(4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结合中药硬膏热贴治疗寒湿痹阻型膝痹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提高诊疗满意度,改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

    2025年13期 v.33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脐针雷风相薄法治疗斑块状银屑病

    李潇悦;赵颖;

    脐针疗法以脐易学理论、脐中医基础理论、脐全息理论和脐时间医学理论等为指导,以脐部为全息,通过针刺脐部相应穴位达到阴平阳秘、祛除病邪的目的。斑块状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复发率高、病程长、治疗难度大等特点。该文通过分析斑块状银屑病的脐针理论和雷风相薄法内涵,以及脐针雷风相薄法治疗该病的选穴组方和操作方法,以期为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13期 v.33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按压腕带联合耳穴埋豆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贾尚秀;

    目的:观察穴位按压腕带联合耳穴埋豆对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100例,随机分为3组,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接受常规干预,穴位按压组33例采用穴位按压腕带治疗,穴位埋豆组33例采用耳穴埋豆治疗,联合组34例采用穴位按压腕带及耳穴埋豆治疗,干预至患者出院。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干预前后胃肠症状评分[胃肠道症状评分量表(GSRS)评分]和术后腹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胃肠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均短于穴位按压组和穴位埋豆组,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概率低于穴位按压组和穴位埋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GSRS、VAS评分均较干预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穴位按压组和穴位埋豆组(P<0.05)。穴位按压组和穴位埋豆组上述结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腹腔镜术后实施穴位按压腕带联合耳穴埋豆治疗,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胃肠道功能,减轻术后腹痛程度,并减少术后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发生。

    2025年13期 v.33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通针法联合经筋推拿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林子茂;吴铅淡;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联合经筋推拿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60例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针推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经筋推拿治疗,温通针法组采用温通针法联合经筋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温通针法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常规针推组的73.33%(22/3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温通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推组(P<0.05)。结论:温通针法联合经筋推拿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5年13期 v.33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面部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胶原贴敷料外用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吴育婷;叶佩真;陈华;李晓霞;赵晖;赵文杰;

    目的:探讨面部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胶原贴敷料外用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的治疗方案为外用胶原贴敷料,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施行面部刺络放血疗法,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皮肤屏障功能检测参数[经皮水分流失量(TEWL)、角质层含水量(SCH)、表皮皮脂含量]及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红斑评分及阵发性潮红、皮肤灼热及干燥感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总评分、红斑评分、毛细血管扩张评分及阵发性潮红、皮肤灼热及干燥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EWL均较治疗前低(P<0.05),SCH及皮脂含量均较治疗前高(P<0.05),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TNF-α、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外用胶原贴敷料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刺络放血疗法,能改善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025年13期 v.3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穴位埋线对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张亚快;杨桦;杨璐;陈大力;赵云刚;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男性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观察组2例患者因身体状况无法连续采集合格血清样本而剔除,最终完成研究3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管理,不接受其他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睾酮(T)、催乳素(PRL)、雌二醇(E_2)含量。结果:干预后,对照组各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LH、FSH、T水平较干预前高(P<0.05),PRL水平较干预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调节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激素水平,促进LH、FSH释放,抑制PRL分泌,提高T浓度,从而改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性功能。

    2025年13期 v.3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金鼎雄;张凯;宁晓梅;何志伟;金珊;

    目的:系统评价前列舒通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医疗实践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临床研究的资料,并参考Cochrane协作网的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项RCT,共计2 4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障碍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前列腺液(EPS)白细胞计数、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RR=1.36,95%CI(1.24,1.50),P<0.000 01;NIH-CPSI评分:MD=-5.94,95%CI(-6.70,-5.18),P<0.000 01;疼痛症状评分:MD=-2.76,95%CI(-3.35,-2.17),P<0.000 01;排尿障碍评分:MD=-1.88,95%CI(-2.41,-1.34),P<0.000 01;生活质量评分:MD=-1.77,95%CI(-1.99,-1.55),P<0.000 01;EPS白细胞计数:SMD=-3.40,95%CI(-4.09,-2.71),P<0.000 01;血清PSA水平:MD=-0.36,95%CI(-0.42,-0.30),P<0.000 01;最大尿流率:SMD=1.00,95%CI(0.71,1.29),P<0.000 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8,95%CI(0.47,2.08),P=0.96]。结论:前列舒通胶囊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优于常规西药治疗,且二者安全性相当。

    2025年13期 v.33 4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拟化浊通络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李德军;张素琴;

    目的:研究自拟化浊通络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血脂水平、内中膜厚度(IMT)及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5例CAS患者按门诊就诊号或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研究组37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采用自拟化浊通络汤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IMT、硬化斑块面积与数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IMT、硬化斑块面积与数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TC、LDL-C水平及IMT低于对照组(P<0.05),硬化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数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化浊通络汤可改善CAS患者脂代谢,降低IMT,缩小斑块面积,减少斑块数量,且安全性较高。

    2025年13期 v.33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流注的用药规律

    孙郑青;元绍爽;徐强;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流注的用药规律,探索中医治疗流注的诊疗思路。方法:以《高憩云外科全书》为主要挖掘对象,结合《外科问答》《逆证汇录》中387则病案,搜集治疗流注的处方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整理、归纳、筛查不同方剂的组方信息后形成原始数据库,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154个,使用频率≥10次的药物共49味,其中甘草、当归、黄芪、陈皮、党参、秦艽、白术等药的使用频次较高。治疗流注的中药药性以温性为主,其次为平、寒;归经主要归脾、肝、肺经,其次为胃、心、肾经。治疗流注相关方剂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模式为甘草-当归、黄芪-当归、黄芪-甘草、黄芪-甘草-当归。置信度>0.6的药物组合共有28组,关联系数>0.03的药对共计29组。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药物组合1、2各7个,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7个。结论: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深入研究与挖掘津沽疮疡学术流派治疗流注的组方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及潜在新处方,可为临床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2025年13期 v.3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清营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黄东明;吕冬菊;曲志梅;

    目的:观察清营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基础干预组5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清营汤联合火针组5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营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7项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检测并计算辅助性T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水平,检测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水平。结果:清营汤联合火针组总有效率较基础干预组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PASI、GAD-7、DLQI评分降低(P<0.05),Nesfatin-1水平升高(P<0.05),Th17/Treg、CHI3L1、ESM-1水平降低(P<0.05);与基础干预组比较,治疗后清营汤联合火针组PASI、GAD-7、DLQI评分更低(P<0.05),Nesfatin-1水平更高(P<0.05),Th17/Treg、CHI3L1、ESM-1水平更低(P<0.05)。结论:清营汤加减联合火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可调节免疫平衡,减少炎症损伤,促进皮损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

    2025年13期 v.33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柴胡汤联合电针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胰腺炎的临床观察

    安继辉;王静军;王秀宏;

    目的:观察大柴胡汤联合电针治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针药组,每组31例。常规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针药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大柴胡汤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数值及白细胞数值、中性粒细胞数值,以及临床效果、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局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数值及白细胞数值、中性粒细胞数值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针药组各指标数值低于常规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96.77%,30/31)高于常规组(80.65%,25/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针药组局部并发症总发生率(3.23%,1/31)低于常规组(22.58%,7/3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柴胡汤联合电针治疗ERCP术后胰腺炎患者可提高临床效果,降低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数值及白细胞数值,缩短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

    2025年13期 v.33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排脓散加减口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巴氏腺囊肿的临床观察

    李超;李冉;孙轲;

    目的:观察排脓散加减口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巴氏腺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巴氏腺囊肿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抗菌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其中抗菌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中药组采用排脓散加减口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消耗量、治疗费用、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抗菌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低于中药组的93.33%(28/3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两组患者NRS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RS评分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更低,其中NR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抗菌药物累积限定日剂量低于抗菌组,治疗费用高于抗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无复发病例,抗菌组出现3例复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排脓散加减口服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治疗巴氏腺囊肿患者,可显著改善患处疼痛、红肿等症状,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降低复发率,减少抗菌药物累积消耗量。

    2025年13期 v.33 70-7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中西医结合

  • 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临床观察

    李霞;景海霞;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每组40例。西药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采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压、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免疫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西药组的75.00%(30/40),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中医症状积分、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内皮素-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肾病,可有效降低血压水平与中医症状积分,改善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13期 v.33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益肾强精汤联合西药治疗Ⅰ~Ⅱ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肾虚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曾令斌;赖勇辉;黄政城;

    目的:评价益肾强精汤联合西药治疗Ⅰ~Ⅱ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肾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Ⅰ~Ⅱ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肾虚血瘀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和益肾强精汤组。西药组50例采用左卡尼汀、迈之灵治疗,益肾强精汤组50例采用左卡尼汀、迈之灵联合益肾强精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精液质量、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临床疗效及疗程结束半年后配偶妊娠情况。结果:益肾强精汤组总有效率为86.00%(43/50),显著高于西药组的60.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肾强精汤组和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低,且益肾强精汤组较西药组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强精汤组和西药组精液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益肾强精汤组改善情况较西药组明显(P<0.05)。治疗结束半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益肾强精汤组有22例(44.00%)患者配偶成功妊娠,西药组有11例(22.00%)患者配偶成功妊娠,结果显示益肾强精汤组妊娠率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对Ⅰ~Ⅱ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肾虚血瘀证患者,采用益肾强精汤联合西药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疼痛症状,改善精液质量,提高患者配偶妊娠率。

    2025年13期 v.3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细胞因子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及对疾病的评估价值

    张彩萍;王耀勇;张小飞;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α干扰素(IFN-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0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分为轻型组40例和中型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治疗7~10 d。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轻型组和中型组患者血浆IL-6、IL-12p70、IFN-α、TNF-α和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IL-6、IFN-α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IL-6、IFN-α、IL-12p70、TNF-α、IFN-γ水平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同时结合临床其他指标,能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预测疾病发展情况。

    2025年13期 v.33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医话医案

  • 红连消斑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验案举隅

    叶逸晨;王建福;

    该文介绍红连消斑汤治疗气虚痰瘀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验案2则,并探究红连消斑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

    2025年13期 v.33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八脉交会穴配伍治验4则

    王彦军;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相交会的8个特定腧穴,分布于人体肘膝关节以下部位,是临床常用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广泛。该文通过4则病案,分析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内关-公孙、后溪-申脉4对八脉交会穴的配伍应用。八脉交会穴合理配伍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2025年13期 v.33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透刺法治疗神经源性上睑下垂验案1则

    陈曦;梁兴禹;张虹;

    神经源性上睑下垂由动眼神经或其分支麻痹引起,临床表现为上睑部分或全部下垂,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针刺作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已得到临床验证,透刺法具有取穴少、针感明显、直达病所的优势,广泛应用于经筋病的治疗。该文分享透刺法治疗神经源性上睑下垂验案1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2025年13期 v.33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中医治疗中风后大便失禁研究进展

    樊瑞震;崔莎莎;董倩;

    大便失禁是一种功能紊乱性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并发症之一。西医认为中风后大便失禁的发病机制为中风后患者中枢神经受损,直肠平滑肌、肛门括约肌等肌群调节功能失常,导致排便不受控制,或中风后患者卧床休息,胃肠蠕动减缓,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大便失禁。中医认为,中风后大便失禁是由气机失调、脏腑虚寒所致。中医基于辨证论治原则,采用药物及针刺、电针、穴位埋线、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风后大便失禁,取得良好疗效。该文从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3个方面,总结中医治疗中风后大便失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13期 v.33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灯草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概述

    刘盛欢;李凯风;王成龙;

    该文通过检索灯草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文献,对其治疗皮肤病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灯草灸疗法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疖、神经性皮炎、鸡眼、湿疹、体癣、痈疽等皮肤病,且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发现,灯草灸疗法基于“火郁发之”的机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皮肤愈合。该文对灯草灸疗法治疗皮肤病的临床应用进行概述。

    2025年13期 v.33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消、托、补治则入手总结疖的内外治法及其应用进展

    郭佑祯;景慧玲;王星星;黄佳雯;

    疖在临床上为常见、多发疾病,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中医治疗该病遵循消、托、补的原则。该文对有关疖的中医药内服、外治、内外结合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众医家理论,归纳治疗疖的理法方药系统及用药经验。

    2025年13期 v.33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医药调控大肠癌细胞焦亡的研究进展

    江颖秀;林久茂;

    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消化道肿瘤。该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调控大肠癌细胞焦亡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发现中医药无论是在通过调控细胞焦亡相关靶点、通路治疗大肠癌的直接作用方面,还是通过调控细胞焦亡增加大肠癌化疗敏感性的间接作用方面,均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2025年13期 v.33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术探究针灸对脑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张文蓓;林杉杉;

    针灸是目前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临床疗效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可,但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功能磁共振成像术(fMRI)的发展为针灸在脑功能方面的机制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为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向。该文通过检索近10年相关的fMRI针灸机制研究文献发现,腧穴具有特异性,针刺单穴可激活相关脑区,对人体起到广泛调节作用;针刺组穴较单穴疗效更佳;配穴的效应往往不是几个穴位功效的简单叠加,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拮抗效应和无增加效应等不同现象;不同针刺刺激方法导致的脑功能活动存在差异。该文认为fMRI是目前研究针刺中枢神经机制的重要工具,可为针灸作用机制提供可视化、客观化的数据,单独或联合其他影像技术探究针刺作用机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2025年13期 v.33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丛伶男;查鹏;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偏瘫等,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醒脑静注射液源于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凉血、醒神止痉、行气活血、解毒止痛之效,可通过调节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调节神经递质、减轻炎性反应、调节自噬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时常将醒脑静注射液与中药、西药,以及针刺、血肿腔穿刺引流、头颅局部亚低温等疗法联合应用,均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该文综述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急性脑出血提供参考。

    2025年13期 v.33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崔潇;张昕;曲一诺;

    过敏性鼻炎(AR)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升高趋势,且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发展迅速,治疗AR不仅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具备操作灵活、不良反应小等优势,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绿色疗法。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外治法既能有效缓解AR患者鼻部症状,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基于此,该文对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AR的相关方法进行梳理与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AR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5年13期 v.33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郝相斐;孙林;姜丹丹;

    慢性乙型肝炎(CHB)属于中医“癥积”“胁痛”“黄疸”等范畴,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以湿、热、瘀为标,中医药治疗CHB疗效确切,安全性好。笔者查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HB的相关文献,从CHB病名内涵、病因病机、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CHB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CHB提供参考。

    2025年13期 v.3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百华苑

  • 五运六气理论与膏方在治未病理念中的必要性探讨

    陈燕清;董慧艳;肖凯文;贺文彬;窦志芳;杨育同;

    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治未病理念虽备受重视,但临床实践仍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五运六气理论源于《黄帝内经》,通过推演天地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为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是更深层次的治未病理念。膏方作为养生保健的传统剂型,本质上是治未病理念的实践产物。若以五运六气理论指导膏方用药,可形成更契合治未病内涵的运气膏方。龙砂医学流派正是以此理论为基础,将《三因司天方》作为临床膏方处方的重要指导依据。五运六气理论与膏方的结合,不仅是膏方临床应用的创新突破,在发扬治未病理念方面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5年13期 v.33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五运六气理论与易水学派学术思想的关联性及应用浅析

    张金霞;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详述五运六气理论与开阖枢、三阴三阳概念,厘清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与五运六气中大司天的关系,论述五运六气理论在易水学派学术思想中的体现及临床应用。

    2025年13期 v.3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单方验法

  • 薏苡仁硫黄膏治疗扁平疣

    苏清学;

    <正>取薏苡仁15g研末,加入复方硫黄乳膏30g,搅拌均匀,装入大口瓶中封存即可。应用时用棉棒蘸取疣体大小药膏涂擦疣体,每日3~5次,10d为1个疗程。该方适用于皮肤表面的各种扁平疣。注意事项:患者需忌食羊肉、辣椒、胡椒、海鲜等发物;少数患者涂擦药膏时用力过大,可能会引起皮肤潮红,停药3~5d后患处皮损即可恢复正常。

    2025年13期 v.33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26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正>邮发代号:82-695半月刊大16开每册定价25元半年定价300元全年定价600元欢迎订阅2026年《中国民间疗法》杂志!在我刊微信小店订阅2026年全年期刊的读者,获专属优惠。《中国民间疗法》杂志(1993年创刊)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主办的中医药类学术期刊,为全国中医药优秀科技期刊,获原国家新闻出版署首批A类学术期刊认定。我刊以“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传统医药医疗、保健方法”为办刊特色。主要栏目:百华苑、杏林故事、学术探讨、名医传承、经方沙龙、民族医药、特色疗法、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护理、医话医案、单方验法、综述、医教论坛等。我刊采用融合出版方式提供更多的延伸性学术内容。

    2025年13期 v.33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